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良一基层良一基层
 

从良种育场到钻石宝地的嬗变

点击次数: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17 14:58:51  【打印此页】  【关闭

数十年前,这里曾是一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村;数十年后,宽阔的马路代替了狭窄的小道,错落有致的新居取代了低矮破旧的老式瓦房,同时,这里建起并经营着名噪全国的路桥钢材市场、台州市机电五金城等专业市场。在良一村的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变化,而该村也正是抓住机遇,凭借着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市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成为路桥建区15年历史中的奇葩和现代商贸城建设的顶梁支柱。

 商贸良一
  小村庄里建大市场

  良一村,原来是一个完全依靠农村土产为生的传统乡村,以培育水稻良种为主业,该村的村名就是从水稻良种场一队演化而来。可当时土地太少,农民终年受穷,在文革后期,良一人敢为天下先,首先办起了糖担交易点和竹木交易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良一人凭借自身的区域优势及历史形成的下洋殿集市,率先恢复了路桥糖担市场。同期,又以废旧物资拆解业兴起为契机,办起了以交易废旧钢材、下脚料为主的市场,由此开始创建路桥钢材市场、机电五金市场和路桥家禽市场。
  
   随着市场的兴起,良一村的部分劳动力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转向了第三产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市场建设、管理或服务等工作中。渐渐地,村两委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开始树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方针,全力抓市场建设。从此良一村驶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1983年,良一村形成影响全国的废旧钢铁市场。1991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台州考察,充分肯定了路桥旧钢铁市场的作用。1992年扩大规模,钢材市场占地面积达到70多亩,成交额从原来的几千万增加到2亿元以上,成为浙东南地区最大的钢材市场。
  
   在不久之后的1984年,台州机电五金市场也在良一村崛起。经历了改造搬迁的台州机电五金城于2007年完成了三期招商工作。有统计显示,市场实现了年成交额近13亿元,税收1500多万元,每天进场交易客商约3万人次。2009年1月,良一村总投资6亿元对台州市机电五金城进行东扩,这一举动不但打响了良一村的知名度,也成就了良一中国机电五金第一村的美名。
  
   市场是良一村的支柱产业,也是良一村经济的基础。作为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农村市场,良一村全力抓好两大市场的稳定发展,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一方面美化市场经营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营造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市场氛围;另一方面,规范市场管理,按照“省两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执行安全消防管理、市场交易秩序管理、车辆停放秩序管理、上市商品质量管理,并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强市场管理,倡导文明经营。

  为进一步搞好市场管理,良一村还在两大市场成立了市场行业协会,将一批经营户吸收到行业协会中来,让他们参与市场管理,为市场的发展提供宝贵意见。协会成立后,在市场管理、市场招商、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增进了市场办场业主同广大经营户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市场稳定发展。
  
   同时,良一人针对土地资源匮乏的实际,跳出良一求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区政府的规划,主动提出将路桥钢材市场搬迁到路桥区生产资料市场园区,今年9月8日,新路桥钢材市场开业,成为该园区第一家入园的市场。

 都市良一
  领跑小康路

  村办市场给良一村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使良一村实现了从农业简单再生产的单一种植业到现代多元化的市场产业蜕变。
  
   近年来,良一人本着打造“经济良一、人文良一、文明良一、都市良一”的发展理念,艰苦创业,以“加快发展、协调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经历了三大历史转折后,发展成为我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实现了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跨越,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呈现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1994年路桥撤镇设区,良一村将土地征用款集中用于村里市场建设和再生产、再扩大、再发展,对于那些土地被征用的村民,村里每年每亩按一定的价格发放粮食补贴。2002年以来,良一村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每年向每位村民发放一万多元的村民福利分红。2005年在村办市场有序运转的基础上,村里向全村村民一次性发放了土地征收款。
  
   2007年,在区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良一村旧村改造被列入区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区政府工作重点,这是良一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的有利契机。于是,良一人把握来之不易的机遇,将良一旧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多城同创”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迅速启动旧村改造,逐步改善村民住房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的稳步发展与繁荣,良一村的“一次创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2008年,良一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200万元;个人收入加上村里的福利分红,良一村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真正实现村强民富。而更为重要的是,良一村也以自身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论证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关键。同时,齐步提升乡风文明,提高村民素质,对促进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民主良一
  大事村民“六步”定

  近年来,良一村集体积累分配、重大项目投入和集体经济项目承包等,都提请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其中包括每年的村民福利分红发放、村老年公寓建设项目、机电五金城二期工程、机电五金城东扩工程、路桥钢材市场搬迁工程等。对于通过的决定,村两委会及时以书面形式在村务公开栏上予以公布。
  
   据了解,良一村两委和浙江良一集团董事会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积极发挥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专门制订了《良一村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程序》,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实施“六步法”。第一步,提出议题,先由良一村两委,集团董事会或广大党员、村民代表提出议题。第二步,联席会议,由良一村两委会同浙江良一集团董事会召开联席会议对该议题进行初步认证。第三步,党员会议,即经村联席会议论证以后认为可行的方案交付全体党员会议讨论,并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和看法。第四步,制定方案,由村两委和浙江良一集团在充分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制订实施方案。第五步,讨论表决,将草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表决。第六步,政策实施,由村两委负责实施。通过这“六步法”,使良一村各项重大事项都能得到正确的、民主的决策,真正实现村里大事村民定,帮助村民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实现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运行,良一村依法制订完善了村级管理各项制度和村规民约,并加以实施。村两委在工作中反复认真学习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民主法治村工作的精神,组织村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全体党员外出学习“民主法治村”经验,进一步明确民主法治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良一村在“民主法治村”建设过程中,把整治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结合“五五普法”工作,加强普法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开展“争做遵纪守法村民,争创文明村”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并建立了普法基地和市民学校、图书室、健身场所,经常邀请党校、司法局、公安分局的讲师为村班子成员、党员、代表、村民进行政策、法规培训学习以及基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
  
   通过创建“民主法治村”活动,良一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加强,本村总体发展意见和村规民约通过后变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支持和帮助村委会依法办事的热情高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步增长。由此,良一村也获得了全国百强村、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特色村、全国爱心和谐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省级治安安全单位、市级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区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禁毒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平安良一
  群防群治创平安

  正所谓,安居才能乐业。良一村在富起来的同时,社会平安和谐这一课题同时被列入日程,并不断加以完善。
  
   2002年,良一村率先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市场保卫科、治安巡逻分队、义务消除队等,实施正规化队伍建设,每天24小时轮流开展治安巡逻。此后,良一村以发案少、治安好的特点,成为了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先进典型,区公安分局曾专门组织力量调研该村的“创安”工作。
  
   保稳定、创安全、促发展成为良一村两委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围绕着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要求,良一村专门成立了综治领导小组,由村委会主任阮建华亲自担任综治领导小组组长,两委为成员,落实了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负责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做深、做实、做细防范工作,让创建治安安全村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防范和妥善处置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全面推进“平安良一”建设,并使其为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人流、物流复杂,外来人口相对集中,也是良一村治安稳定需要攻克的难题。如何有效服务流动人口,有序管理出租私房成为良一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于是,良一村将出租房屋管理与村民福利挂钩,按照“谁出租,


[返回]